福清冬至搓时图片

在路上2025-04-25 12:0388 阅读2 赞

1、福清的风俗

福清的风俗包括春节拜年、过拗九、端午划龙舟、七夕话鹊桥、中秋赏月、重阳敬老、冬至团圆、过小年以及过年等传统节日习俗。春节是福清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会吃太平面,象征一年太平。正月初一至初三,人们会整肃衣冠向长辈和亲友拜年,讲吉利话。而过拗九节时,福清人会煮糯米粥,加入红枣、红糖、荸荠...

福清的风俗

2、冬至时为什么要在口袋里放米

冬至是农时节令,在福清是个民间节日,叫冬节。冬节有两项民俗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一拜祖宗,二搓圆。冬节前一天晚上全家男女老劝围坐一起,点红烛,插搓 米时,放鞭炮,然后搓糯米粉。家长搓"米时 母","米时 母"有银元、元宝锭等人们祈求的东西形状。小孩们一边搓米时,一边唱"搓 米时 歌...

冬至时为什么要在口袋里放米

3、福州风味小吃有哪些

[米时]是福州冬至的特色小吃。它是将大米和糯米混合磨浆,压成半干丸子,煮熟后外粘豆粉、糖食用。搓“米时”象征着团圆,寓意着时来运转。芋粿是福州的传统风味小吃,以早米和白芋为主料,磨浆后加入花生、芝麻、盐巴等配料上蒸笼蒸熟,油炸后金黄色外酥内软,多与鼎边糊、肉粥等配食。菠菠粿用菠...

福州风味小吃有哪些

4、关于平潭县的风俗习惯

平潭民间有两项主要活动,一是祭拜祖先,一是“搓圆”(做冬节埘)。两项活动都在冬至前一天进行。先是祀祭祖先(基督教、天主教徒无此习俗),至晚餐后,各家各户点起红烛,摆上红橘,男女老幼围坐一起开始搓埘。埘分糯米甜埘和薯粉咸埘。旧时搓前要放鞭炮。而且在簸箕圈沿插上时花(旧称“...

关于平潭县的风俗习惯

福清民俗文化有哪些?

1988年福清修志,记载7街为:后埔街、鱼市街、水陆街(西门街)、产塘街、小桥街、大北街、宦街;36巷为:上巷、河头巷、郑巷、旺巷、脚带巷、相连巷、城隍巷、阳春巷、古夏巷、东巷、高巷、凤山巷、吴厝巷、学尾巷、深巷、杜伯弄、杏园弄、湖滨霞、玉斗园、参府前、福塘境、较场埔墘、...

福清萝卜干腌制方法

步骤1:腌制萝卜干,先要挑选好的萝卜。萝卜品种很多,从色彩上来说,常见的有白萝卜、胡萝卜、紫萝卜、青皮萝卜、红萝卜,还有一种白皮紫肉(红肉)的萝卜,而最适合用来腌制萝卜干的,是例如下图1所示的白萝卜。步骤2:要做出好的萝卜干,而选白萝卜也是很有讲究的。要选那种脆嫩汁液很充足的白萝卜...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以上

冬至,也叫冬节。在我们福清家家户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圆,福清人叫“搓米时”。搓圆代表团圆,在民间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 冬至前夕,家里就备好了福桔、筷子、蜡烛、圆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团圆饭,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搓圆了。 妈妈在桌上摆好圆簸箕,圆簸箕前方好一对红蜡烛,寓意...

福清文化 多举几个例

7、冬至 又称冬节。全家欢聚一堂搓粞为丸,福清话叫"搓丸",是团圆的意思。8、过小年 十二月廿四,也叫"祭灶"。家家户户打扫厨房,迎接新年,食品主要是灶糖灶饼。9、过年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又叫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全家团聚一起,欢欢喜喜吃年夜饭,给小孩分压岁钱。过了"年"...

福清冬至吃什么

“冬至丸”象征着岁暮之际全家人圆圆满满。有的“冬至丸”还加以橙糕、瓜册糖、豆砂等作馅料,俗称“鸭母氽”,“冬至丸”可任意搓得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取“公孙丸”好兆头。潮汕有“冬至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3、冬至南方吃什么:冬至...

平潭的农村过年的民风民俗有什么

沿袭下来,成为平潭福清独有的风俗。在平潭初二一般不上亲友家门拜年。开假 初四开假,说明春节假期结束,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市场、商场清早就放鞭炮开门营业,渔、农民整理渔具、农具准备生产,在外工作打工的人启程返回工作单位。年前蒸的发糕(不同于年糕,是用面粉和少量的地瓜粉...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