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重阳节习俗
一、湖北襄阳的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习俗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
二、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 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
“藉野饮宴”是重阳节的另一习俗,即在山野铺草为席,饮酒欢度。这种活动往往是家族集体出游,人数众多,场面壮观。例如,南朝宋代的孙诜在《临海记》中描述,临海郡北面的湖山,重阳节时,有三四百人聚集在此宴饮,登高望远,只见村落房屋尽收眼底,江海分明。南北朝时期,各地均有重阳登高...
三、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 南北朝登高宴饮风俗流行
各个朝代的登高宴饮风俗如下:两晋南北朝时期:登高宴饮的风气十分流行。人们在山野里铺草为席,进行吃喝宴饮,常常是整个家族集体出游,聚集在一座山上,规模颇为壮观。如南朝宋代的孙诜《临海记》记载,在重阳节,常有数百人聚集在湖山进行登高宴饮。汉代:早在汉末,就有朝廷在九月九日赐公卿近臣饮...
四、“把酒话桑麻”的出处是哪里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的作者及全诗
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 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由于菊花酒能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
“共醉重阳节”的出处是哪里
⑾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之极。九月九日故称“重九”或“重阳”。魏晋后,习俗于此日登高游宴。秋登兰山寄张五/秋登万山寄张五/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秋登万山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
老河口过重阳节的习俗
一、赏秋 重阳节是最好的赏秋时期,中国南方还有些山区村落保留了“晒秋”特色。去乡村赏民俗、看晒秋,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种时尚。“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二、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三...
襄阳春节所有的传统习俗
襄阳人民的春节,不仅隆重热闹,而且持续时间很长,实际上一进入阴历十二月(俗称腊月)就开始过节的准备工作。有些街道、乡村组织还准备排练文娱节目,扎制灯具、练习龙灯、旱船、小车等民间歌舞。家家户户购置节令食品、用具,腌制鸡鸭鱼肉等腊味,俗称“办年货”。1、过小年,吃灶饼 2、除夕到,吃元宝 ...
孟浩然的什么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这一句的含义:等到重阳节的时候,我还要回来观赏菊花。重阳日:即农历九月初 九的重阳节。重阳这天,古人有赏菊花, 饮菊花酒的习俗。就:接近,靠近。此联的意思是: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再来你这里观赏傲霜的菊花。后用来表达朋友间依依惜别和希望再跟老朋友沟通...
“松竹挂衣冠”的出处是哪里
“松竹挂衣冠”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松竹挂衣冠”全诗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唐代 孟浩然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酒邀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