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地学生遇上海南
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来自广州、成都、贵阳、重庆的
11名少年
用《惊奇》长诗作答!
“惊奇是在海螺里听到大海的声音/
惊奇是触摸到火山石的瞬间/
惊奇是在房间里闻到海草的味道……”
诗意的琼岛,万物皆灵动
处处是惊奇
四地的孩子们把海南写成诗、唱成歌
▲孩子们写的《惊奇》长诗有两三米高。
启程
三位家长的“不谋而合”
广州自然教育工作者万方喜欢和孩子们一起在自然里摸爬滚打开脑洞,10年前的海南之旅让她对儋州“念念不忘”。重庆家长番茄、贵州家长小山同样对这个热带海岛充满向往。三人一拍即合,决定在今年寒假为孩子们组织一次海南之旅。
1月28日,11名少年跨越千山万水,从广东、四川、重庆、贵州四地相聚海南儋州。9-12岁是他们的年龄,小学生是他们共同的身份。
成都五年级学生康珂瑜此前未到过海南,她期待在浪漫的大海边捡螃蟹,体验下渔民的生活。贵州学生冯晨煦5岁时随父母到过文昌,儿时的记忆虽已模糊,但辽阔无边的大海、细软的沙滩、美丽的海贝仍清晰刻在脑海里,她期待再次与美景相遇。
▲11名孩子一起写《惊奇》长诗。
旅程
写“惊奇”长诗赠海南
沿着峨蔓镇绵亘十余里的火山海岸漫步,脚踩浅海礁岩,感受百万年前火山喷发、水乳交融的地理奇观;在夕阳的余晖下赶海拾贝,看寄居蟹探出头来,观水鸟捕鱼;去千年古盐田学习晒制海盐,于“刮土淋卤”中感叹古人的智慧;到乡间小路赏蓝蝴蝶在花间跳舞,品仙人掌的果子甜又甜;逛中和古镇追寻历史遗迹,与东坡先生进行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八天七晚的旅程都不曾离开儋州,孩子们却兴致勃勃。
“一个地方,即使一个小村庄也足以折射海南的美。”万方说。
大海、沙滩,火龙果、仙人掌,白头翁、三角梅,海葵、牛背鹭……孩子们所到之处,所见之物,满是新奇,他们把海南的美都写进诗里。旅行第二天,孩子们已写下长达11段共44句的诗歌《惊奇》。
火山石上晒衣服、渔网做的吊床、浮标做的灯罩……少年们徜徉在海南这个特别的水边博物馆,体物入微,所见所感跃然纸上,《惊奇》诗歌越写越长。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陆续“写”下87句诗,最终一起发现131处“惊奇”。
“我们刚到海南的一两天是阴天,海上大雾弥漫。孩子们却捕捉到了‘穿梭在迷雾中’的美,他们把这种美也写进诗里。”万方说,海南的美是多元的、灵动的。
吃饭时、旅途中,赶海时,孩子们会不约而同朗诵《惊奇》,你一句,我一句,即兴谱曲,低吟浅唱,悠然自得。11个孩子,无一人接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经过几天的努力,却把整首诗连贯地唱了下来。
旅行第7天,孩子们来到中和镇,走进东坡书院感受跨越千年的悠悠文脉。参观结束,坐在百年大榕树下,微风徐来,他们不约而同吟唱起《惊奇》。旋律或许并不精准流畅,他们却陶醉于自己的歌声中。一切都发乎于心!
8天的旅行,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镇盐丁村委会灵蕃村古盐田驿站老板李如方大部分时间陪同。《惊奇》长诗让李如方很有感触,他请求孩子们把长诗留下来,并挂在了驿站大厅正中央。
“两三米的长诗,一字一句都饱含孩子们对海南的深情,对儋州的赞美。”李如方表示,他希望并相信这份“惊奇”被更多人看到。“去年,环岛旅游公路通了,进村的路也拓宽了。今年春节游客量翻了好几倍。”他说。
“3位家长还带着孩子在我们灵蕃村办了一场惊奇大展。”李如方说,11个孩子把在当地看到的、感受到的“惊奇”用文字、绘画或手工作品等形式表现出来,吸引了当地人参观。“非常感谢这些小朋友,让我们进一步发现家乡的美。”李如方说。
走进一个地方,与当地人发生连接,在享受大地赐予的礼物同时,也给当地带来不一样的礼物。这是3位家长带孩子旅行的初衷。她们说,很开心,海南让她们做到了。
▲孩子们一起在儋州海边赶海。
归程
书写属于自己的“惊奇”
2月4日,孩子们结束海南之旅,踏上归程。他们把属于海南的“惊奇”留下了,也把属于自己的“惊奇”带走了。
回到贵阳老家,冯晨煦把自己和小伙伴们在海南的合影用三页纸画了下来。她还将海南的寄居蟹、石斑鱼、红树林等设计到自己的飞行棋游戏中。
康珂瑜回到成都后,专门写了一篇《赶海》的文章,以此纪念海南之旅。她还和乐队老师一起给《惊奇》写了简谱,并录了伴奏。
多位孩子迫不及待地想
一、爱国主义者的故事
1881年11月安然抵达大沽口,这是中国海军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线,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邓世昌因驾舰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图鲁”勇名,并被任命为“扬威”舰管带。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